Copyright 鞍山森遠路橋股份有限公司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14000442號-1】
森遠時代再生列車開到福建平潭島
森遠時代再生列車開到福建平潭島
金秋十月,森遠時代再生列車首次駛向福建沿海島嶼,開啟了平潭島綜合實驗區(qū)的瀝青路面綠色養(yǎng)護新時代。
海島大風
位于福建東南沿海島嶼的平潭島綜合實驗區(qū),常年風力平均達到8級,在如此大風天氣條件下進行熱再生施工,如何減少大風對加熱溫度、銑刨溫度和復拌溫度的迅速降低,不僅是施工設備未曾經歷的新課題,也是對施工技術構成的巨大考驗。
平潭地質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其基底為前泥盆紀變質巖。施工路段因吹填造地及地質斷裂多,地基沉降嚴重,許多路面起伏過大,裂紋過多,也成為就地熱再生技術面臨的新考驗。
攻堅克難
本次平潭綜合實驗區(qū)進行熱再生施工的道路共為三條市政道路,分別是如意縱二路、平嵐嶺路及臨湖七路,施工總面積11000平方米。
承擔此次海島熱再生施工任務的是鞍山森遠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福建海森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他們針對施工任務的空前難度,群策群力,奮勇攻關,量身打造出海島大風氣候條件下的熱再生施工技術方案,有效破解了施工難題。
首先,在熱再生施工前,先對路面擁包進行處理,以確保加熱銑刨機銑刨鼓的正常工作,使銑刨翻松深度均勻一致。其次,為確保大風天施工時加熱后的路面少損失熱量以確保施工溫度,不僅特意降低機組行駛速度,還將剛剛銑刨翻松的瀝青路面材料用篷布就地遮蓋,以保證進入復拌機的再生料的溫度不至于因大風吹拂導致溫度損失過大,確保攤鋪質量。另外就是特別重視幅間縱向接縫的處理,使縱向接縫留置在道路標線上,以保證路面的整體美觀性。

亮麗風景
承擔此次施工任務的海森環(huán)保員工,各道工序配合默契,施工井然有序,道路質量獲得業(yè)主高度贊揚。繼如意縱二路施工完成之后,又追加了臨湖七路市政道路1600平方米的施工任務。
整個施工過程中,沒有漫天飛舞的粉塵和震耳欲聾的噪音,身穿桔紅制服的海森環(huán)保養(yǎng)護工人,用手中的遙控器操控著一臺臺大型設備,將舊路面的加熱、銑刨、拌合、攤鋪、壓實一氣呵成,實現(xiàn)連續(xù)流水作業(yè),僅僅10多分鐘,原來坑坑洼洼的舊路面就搖身變成了油光锃亮的嶄新路面,給美麗的平潭島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節(jié)能環(huán)保
此次平潭綜合實驗區(qū)進行的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是熱再生技術第一次進入福建沿海城市,其優(yōu)質、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優(yōu)越性,引來眾多業(yè)主和施工單位前來施工現(xiàn)場觀摩學習,對熱再生施工技術在海島大風天氣下的成功應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森遠時代再生列車是福州市引進的采用國家“863”項目技術研發(fā)的新型瀝青路面養(yǎng)護成套設備,擁有先進的熱風循環(huán)加熱技術,整套設備獲多項國家專利,屬國內首創(chuàng),填補國內空白。
瀝青和石料是瀝青路面的主要原材料,也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過度采掘必將對環(huán)境造成無法挽救的破壞。而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具有先進的瀝青廢料再生功能,可就地實現(xiàn)瀝青路面舊料100%的再生利用,不僅減少了原材料消耗,降低了施工成本,還避免了對綠水青山的破壞,是一項值得普遍采用的新興瀝青路面養(yǎng)護技術。
